阿根廷护照

Argentina passport

阿根廷护照
  • 105
    免签
  • 36
    落地签
  • 8
    旅行授权
  • 49
    需要签证
ISO代码 AR
承认双重国籍
地区人口 46,245,668
签证要求:
大洲 护照国家 签证状态 有效天数 操作

基本概况

【国名】 阿根廷共和国(the Republic of Argentina,República Argentina)。

【面积】 278.04万平方公里(不含马尔维纳斯群岛和阿主张的南极领土。资料

【人口】 4589万(2022年)。白人和印欧混血种人占95%,白人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。印第安人口95.5万,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马普切人(Mapuche)。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。73.9%的居民信奉天主教,6.6%的居民信奉新教(2020年)。

【首都】 布宜诺斯艾利斯(Buenos Aires),人口312万(2022年)。首都气候温和,年平均气温17℃,全年降雨量1313.1毫米。

【国家元首】 总统哈维尔·米莱(Javier Milei)。2023年12月10日就职,任期至2027年12月10日。

【重要节日】 国庆节:5月25日;独立日:7月9日。

【简况】 位于南美洲东南部,东濒大西洋,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,西邻智利,北与玻利维亚、巴拉圭交界,东北与乌拉圭、巴西接壤。南北长3694公里,东西宽1423公里。陆上边界线长25728公里,海岸线长4725公里。北部属热带气候,中部属亚热带气候,南部为温带气候。年平均气温北部24℃,南部5.5℃。

16世纪前居住着土著印第安人。16世纪中叶沦为西班牙殖民地。1810年5月25日爆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“五月革命”,成立了第一个政府委员会。1812年,民族英雄圣马丁率领人民抗击西班牙殖民军,于1816年7月9日宣布独立。此后阿长期处于动乱和分裂状态。1853年,乌尔基萨将军制定了第一部宪法,建立联邦共和国,乌成为阿制宪后第一任总统。1860年改为共和国。20世纪30年代起出现军、文人交替执政局面。70年代中后期,军政府曾对左翼反对派人士进行残酷镇压。1982年同英国因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争端爆发战争,后战败,军政府倒台。1983年激进党的阿方辛民选政府上台,恢复并大力推进民主化进程,民主政体逐渐巩固。正义党领袖梅内姆自1989年起连续执政十年,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,阿经济一度有较大发展。梅执政后期,阿经济转入衰退,社会问题日益突出。1999年激进公民联盟候选人德拉鲁阿当选总统后,未能遏止持续三年的经济衰退。2001年12月,阿爆发严重的政治、经济和社会危机,德被迫辞职。此后阿形势严重动荡,十日之内数易总统。2002年1月1日,正义党人杜阿尔德被国会推举为总统。2003年5月,正义党人基什内尔就任总统后,阿经济快速复苏,政局稳定,民生改善,国际和地区影响力回升。2007年10月,基什内尔总统夫人克里斯蒂娜作为中左翼跨党派联盟“胜利阵线”候选人赢得大选,成为阿历史上首位民选女性总统。克执政后,基本承袭基什内尔政府各项内外政策, 并于2011年10月成功连任。2015年11月,反对党联盟“我们改变”候选人马克里当选总统。马克里实行自由市场经济,减少政府干预,提升经济竞争力。2018年,阿根廷经济金融形势多次剧烈波动。2019年10月,阿举行大选,左翼联盟“全民阵线”候选人费尔南德斯当选总统。费尔南德斯摒弃前政府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,加大政府干预力度。但受新冠疫情、百年不遇旱情等影响,通胀率、失业率和贫困率不断升高。2023年11月,极右翼“自由前进运动”领袖米莱在大选第二轮投票中击败左翼候选人、时任经济部长马萨,当选新一届总统,并于同年12月就职。

【政治】2023年11月19日,极右翼“自由前进运动”候选人米莱当选阿根廷新任总统,并于12月10日就职,任期4年。米莱总统上台后,在中右翼政党支持下,即大力推行系列自由主义激进改革政策举措,受到左翼强烈反对。

【宪法】1853年制定第一部宪法。1994年8月22日,宪法经第四次修改后实施。修改后的宪法规定:阿为联邦制国家,实行代议制民主。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,兼任武装部队统帅。总统通过直选产生,任期4年,可连选连任一次。

【议会】 阿根廷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,由参、众两院组成,拥有联邦立法权。参、众议员均由直选产生,可连选连任。参议院72席,全国24个省区各3席。参议员任期6年,每两年改选1/3。众议院257席,由各省区按人口比例分配。众议员任期4年,每两年改选1/2。

2023年10月22日,参、众议院分别改选130名众议员、24名参议员,各主要党团在议会的席位如下:

党团名称

众议院

参议院

团结为祖国

99

17

自由前进运动

39

6

共和国方案党

37

7

激进公民联盟

33

13

联邦联盟

16

3

联邦创新党

8

2

公民联盟

6

16

其他政党

18

8